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2023-11-29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

1.1投资主体成分多元化,现场管理难度大

目前的建筑投资主体包括国有、股份制、私营、个体工商户及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如果投资主体未按规定进行投资,盲目开工建设,故意躲避政府监管。导致施工过程管理职责界线不明,降低了管理的力度。

1.2建设施工难度大,危险性较大

工程建设具有施工周期长、建筑产品体积大、施工场地人多、机械设备多等特点,一般一个工程都要施工几个月,甚至几年,建筑产品由简单低层向复杂高层发展,平面立体的交叉作业大量增加,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和难度。

1.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流动性大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大,大量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施工现场90%以上的工人为农民工,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缺乏,安全意识较差,防护技能低,加上建筑行业工程量大,安全知识培训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的安全标准和具体规范,导致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缺乏。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

2.1缺乏完善和配套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近些年,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建筑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各地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技术固定,但是部分条款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制度衔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施工规定有待提高。随着施工工程复杂性的提高,多工种、多分包商的交叉施工,分包企业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分包商的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较差,施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偷工减料、冒险作业时有发生,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很难做好。

2.2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缺乏严格的职责

部分建设单位不按法律、法规执行,将工程肢解发包,不按建设程序办事,拖欠工程款,导致安全生产的经费不足,现场施工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时监理单位只重视工程进度,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导致监理人员没有及时时发现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2.3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保障体系落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

由于经费不足,施工中所使用的检测工具和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监管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多是靠眼睛看、手触摸的传统方法,严重影响了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2.4缺失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专业人员

由于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差、人员流动性较强,导致施工现场存在着安全监督管理人才缺失现象,限制了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才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缺乏;②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缺失,随着工程量的不断增大,安全监督管理不能满足建筑业扩大的需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监督人员一人身兼两职,即管安全,又管质量,由于质量看得到,容易控制,而安全顾不上,导致安全监督流于形式。以上两方面人员的缺失,给施工的安全性带来了隐患,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5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意识浅薄

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多是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意识浅薄,现场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监督管理,缺乏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应急方案和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有序化指挥。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解决对策

3.1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保障,相关单位应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并按照指定的制度做好管理,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对于缺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或者是发生过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加大审核力度。同时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建筑准入制度,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从事相关劳务。规范班组的交底工作,以免出现违章现场和安全事故。

3.2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中,应引进与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尤其是要做好人才引进后的培养工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人才支持。加强对应聘人员安全防范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察,定期对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技能与知识的综合性培训,同时制定完善的福利制度和薪酬制度,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待遇,留住真正的人才。

3.3根据天气特点做好安全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在南方,由于雨天较多、还有可能出现台风,这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安全。一旦遇到特殊天气,安全监管人员应加强监督管理,科学分配值班计划,确保特殊天气情况下施工的安全性。

3.4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力度,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合理分配监督管理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否准确,监督施工现场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科学。仔细检查和审核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标志和有无设置安全标志,检查施工附件的结构安全性,科学有效的指点施工现场的道路、地面、防火系统和排水系统。同时要做好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网的构建、安全帽的扣带和安全带的使用等符合规定。


阅读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