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数字化管理是将施工合作中的对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字信息。并将这些数字信息进行进行编码、存储和处理。然后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建筑施工项目中去进行管理。其具有实现量化、过程精确、客观科学、效率高、管理预见性强等特点。数字化管理可以加快进度、节约造价和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数字化管理可以概括为:用数字的方式完成施工内容的表示,并对施工中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科学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最终达到项目的预定目标。但数字化管理不同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更侧重对信息进行管理,而不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研究。数字化管理要优于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在对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完成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反馈来完成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的控制。
2传统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不足
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的管理。相互之间沟通不顺畅,并且施工技术落后,施工现场材料浪费严重,劳动强度大,资源配置不合理,施工效率低下。同时具有很高的安全事故率,建设成本大。落后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市场的激烈竞争,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从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看,大多数建筑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电话、文件的方式来完成日常工作。这样导致信息更新时间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不能及时获得施工过程中的完整数据,不能系统的完成成本造价的规划管理,造成企业的人力和经济损失。从信息实时性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工程数据来自于一线。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并且是施工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工作进度和资源配置。是今后施工方法改进的重要基础。但目前的大部分原始数据靠现场人员在纸质上记录,存储。这样不仅造成数据记录规模庞大,而且也不利于保存。对后期的查找也会造成困难。
3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3.1建立数字化管理的平台
为了实现用数字化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首先企业要将施工过程数字化,对其进行数字化表示。而数字化表示的关键就是工程机构分解。分解后要进行模块的管理,并将模块进行编码处理,以便计算机系统处理。最后将所有的模块进行集合以形成项目工程,然后通过数字化的处理。这个项目工程的数字化管理对象就是上面的数字集合。这样就建立所需要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3.2工程造价的数字化管理
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工程的造价。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会不断变动。市场上材料的价格、质量以及在施工中人员的操作就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数字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将施工过程中所有有关工程造价的数字进行记录存储,并进行详细认真的核算,仔细核对成本、利润、工期、时间等数据。然后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进行分析。进行工程造价的管控。
3.3加强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在现场的施工中,不时的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数字化管理,通过分析现场的数据。并将现场的数据和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比对,利用数字化平台找出差异化的部分。并对该部分进行详细的审核,在不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造价的情况下,保证符合规定的指标。同时也要加强对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重视工程项目期限和施工质量标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3.4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如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趋势越来越明显。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也将是一发展方向。在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采集、传输和处理。数字化管理的正常运行需要企业和施工现场各部门之间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这种数字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与此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要求。信息化的关键是数字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4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实施难点
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使企业完成建筑项目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其具有管理科学性强、管理的反馈度高、管理效率高、管理目的性强等优势。传统的项目管理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经验,理论无法和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数字化管理可以将施工中的各方面因素综合协调起来,利用数字的方法完成标准参数和实测参数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得出更好的管理举措,是企业更好的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这样做出的决策针对性更强也更有效、更可靠。并且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及时的反馈和处理。标准化和数据化的信息处理使得管理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