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趋势。在历经了一定时期的高速发展之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建筑施工业的发展也放慢脚步。党的“”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即“高效率、低成本、优结构、中高速、可持续的发展阶段”,这无疑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把追求利润、扩大公司规模作为发展的重点,因而忽视了公司财务内控的同步发展,导致企业财务内控存在滞后性,内控模式与企业经营规模严重不匹配,阻碍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有必要从加强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针对财务内控的现有问题进行优化,使得内控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法,从根源上解决财务问题,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合理高效的运营施工合作企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障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不偏离正轨。
二、财务内控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一)占用资金量大,回收期长
建筑工程企业进行生产建设时,比其他传统行业有更大的资金需求,比如:土地储备、工程材料采购、人员工资等多个方面。但是,该行业变现能力较弱,资金周转速度较为缓慢,回收期较长且回笼速度较慢,不利于公司经营。此外,行业内存在大量赊账行为,进一步延长了回收周期,增大经营风险。
(二)项目分散性大,难以控制
建筑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润,加快生产效率,扩大知名度,往往采用多个项目同时开展的方式,这会使开工项目比较分散,造成多个项目跨市跨省、甚至跨国的局面,不利于施工公司的集中控制;而且各个地区的政策、材料价格不一也增加了控制难度及财务风险。
(三)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大
受国家政策和传统筹资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多采用负债投资,使得自身具有很高的资产负债率。2016—2018年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虽不断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接近80%。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意味着企业拥有高额负债,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可能出现资金流动困难、资金链断裂等潜在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企业积极、健康的发展。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及占有量较大,资金使用周期长,变现能力差,这些都无疑加大了自身的经营风险,而企业又采取举债经营的方式,二者共同作用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提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来进行内部财务管理。通过系统且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要求企业拥有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系统,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对于正在面临的风险,可以通过内部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将亏损降到最低。为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财务内部控制应贯穿于企业所有流程和项目之中。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拥有特殊的行业特征,即生产流动性大、生工期较长、作业场地分散、不固定等特点,建筑工程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性较差,在资金的调度和营运方面要求较高,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财务数据的不精确、财务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另外,少数已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企业,存在落实和执行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流于表面形式,内控要点把握不成熟,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传递产生影响,不但对经营效益的帮助微乎其微,而且会带来人员成本的浪费。
(二)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欠缺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正处于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局面,高层领导在工程项目方面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财务层面,企业内部缺少标准的监管和审计部门,财务监督制度流于形式且实际工作尚未规范。对财务方面的不重视,可能会引起财务人员的招聘程序不严格、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不高的情况,与此同时,财务监管方面的缺失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会导致人员舞弊等情况,暴露企业财务漏洞。
(三)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因素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经营活动,进而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相对而言并没有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意识不到潜在的风险,不重视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了抢占市场,企业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对于招标单位的一切要求全盘接受,对工程项目以及对方单位没有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例如:盲目答应招标单位的垫资作业的要求,不对招标单位进行考量和评估,可能会造成应收帐款无法全额收回甚至全额确认为坏账的风险。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还可能会导致工程成本的上升,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伴随着经济效益的下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降低,恶性循环影响企业的积极、健康的成长。
(四)缺少财务内控信息平台的建设
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步进入大数据的大门,而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却缺少一个信息化的平台。目前,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财务信息处理模式,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下,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传递信息的成本较高。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各个工程项目大多处于异地,仅靠传统的内控模式不但早已跟不上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且还会使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缺少一个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平台,使舞弊的风险上升。